如果你到苏州旅游,正好是秋天,一定不要错过这九款苏州特色美食!1,鸡头米很贵,但是苏州人爱吃!蛋白质超高,口感Q弹、软糯。一到秋天,苏州各菜场都有卖鸡头米,大多数人买现成剥好的,这个比较贵,省钱的人会买了回家自己剥,带壳的鸡头米比较便宜,鸡头米剥壳很辛苦,约5斤的鸡头米籽只能剥出约1斤的鸡头米,山塘街有鸡头米粥店,葑门横街卖鸡头米的小摊很多。

宋代文豪苏轼也是鸡头米的忠实粉丝,在苏东坡养生集中说芡实是食疗佳品:粥既快养,粥后一觉,妙不可言也。2,阳澄湖大闸蟹苏州人老话说:秋风起,蟹脚痒。秋天来苏州必吃大闸蟹!秋天分中秋和晚秋,中秋吃雌蟹,雌蟹的蟹黄多,比较香。晚秋吃雄蟹,此时雄蟹的蟹膏口感最佳。在苏州吃蟹,必须有仪式感,建议去阳澄湖周边吃,那里有很多吃蟹的饭店。

龚自珍到底是怎么死的?龚自珍(1792年8月22日~1841年9月26日)清代思想家、诗人、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。著有《国语注补》、《三礼图考》、《两汉书质疑》、《楚辞名物考》等书。另外著有《定庵文集》,留存文章300余篇,诗词近800首,今人辑为《龚自珍全集》。著名诗作《己亥杂诗》共315首。龚自珍27岁中举人,38岁中进士。

主张革除弊政,抵制外国侵略,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。48岁辞官南归,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,年仅49岁。死因颇多猜测,一说他跟亲王奕绘的小老婆顾春私通,被奕绘之子毒死,史称丁香花疑案。龚自珍死于“丁香花公案”清代道光年间,北京城里暴出了一件轰动一时的绯闻,人称“丁香花公案”,案中女主角是贝勒王的遗妃顾太清,男主角则是一代文豪龚自珍。

金庸,原名查良镛,生于1924年,浙江海宁人,查家为当地望族,历史上最鼎盛期为清康熙年间,以查慎行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。现代查氏家族还有两位知名人物,南开大学教授查良铮(四十年代九叶派代表诗人,翻译家),台湾学术界风云人物、司法部长查良钊。出自海宁的著名人物还有王国维和徐志摩。金庸祖父查沧珊是“丹阳教案”的当事人。1937年,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,离开家乡海宁。
1941年日军攻到浙江,金庸进入联合高中,临毕业时因为写讽刺黑板报《阿丽丝漫游记》被开除。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,因对国民党职业学生不满投诉被勒令退学,一度进入中央图书馆工作,后转入苏州东吴大学学习国际法,抗战胜利后回杭州进《东南日报》做记者,1948年在数千人参加的考试中脱颖而出,进入《大公报》,做编辑和收听英语国际电讯广播。